院士团队
蒋庄德院士
赵立波博士
景蔚萱博士
蒋维乐博士
田边博士
蒋庄德院士

1wox3kid65.jpg

蒋庄德

院士团队带头人/名誉院长

MEMS传感器基础研发技术孵化



个人介绍

——————————————————

生于195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名誉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等。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制专业,后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英国伯明翰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Ph.D)。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2004-2014)。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主席;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等;教育部“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机械学科评审组组长;担任”nature”出版集团的唯一工程类杂志“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刊之一“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anufacturing”主编等。

长期从事微纳制造、先进传感技术与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在高端MEMS传感技术及系列器件、数字化精密测量与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工程科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微纳米技术相关基础理论和生物检测技术及仪器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9项,并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西安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等。主编论著2本,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软件著作权15项。担任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20余次,国际会议Plenary和Keynote等特邀报告30余次。


研究基础与技术优势

——————————————————

目前高温压力传感器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核心问题:芯片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高压封装工艺。课题组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下,在高温压力传感器性能稳定性方面,开展了力敏元件在高温环境下的掺杂离子变化及芯片结构层热失配研究,解决了高温压力传感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测量精度发生漂移和结构蠕变等难题,为后期的温度漂移补偿提供了基础,提高了传感器精度稳定性和动态响应能力。另外,在封装技术方面,针对高温高压作用下密封硅油泄漏和硅油物理性能变化难题,进行了高温充油封装工艺和无引线技术研究,解决了传感器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针对高温压力传感器的力敏芯片结构,优化研发出了适用于自动化中试生产的工艺流程,提高了中试芯片的成品率和产品一致性,促进研发成果的实用和产业化。

课题组在MEMS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以及学校985计划等支持下,已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在MEMS传感器方面,获得2006年和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05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市场应用领域与产业化前景

——————————————————

高温压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军工、电力行业及发动机测试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发动机测试为例,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能、能耗和使用成本等核心指标。在石油短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发动机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更高效、更节能的发动机。高燃效、低能耗、低排放发动机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众多方案中,缸内直喷技术正逐渐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尽管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发动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汽油发动机的话语权仍在国外,特别是像缸内直喷这类新型发动机核心技术与元器件仍牢牢掌握在欧美和日本公司手中。国内急需加快发动机缸内直喷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的开发,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缸内直喷技术主要通过温度、压力、速度、氧气传感等多种传感器的协作来实现,最核心的技术和元部件是用于控制高压直喷系统压力的共轨高温高压压力传感器,这也是限制我国缸内直喷发动机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缸内直喷压力传感器因长期直接工作于高温、高压和腐蚀等恶劣环境下,这对高温压力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25%和4.68%;纳入统计范围的65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2184.94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2192.29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82%和3.85%,巨大的汽车市场对发动机高温压力测量提出了大量需求。

另外,石油采油、测井等是高温压力传感器的一个很大的市场,目前主要被国外垄断或存在少量的国内溅射式、压电式传感器。试井、测井需用耐温200℃的高频高温高压(10MPa~100MPa)传感器,采油压裂试验需要耐温200℃的高频高温高压传感器;近海勘探需高温高压耐强振动的压力传感器,传感器要求0.5%以上的测量精度。核工业、化爆试验及工程爆破研究也需要高温压力传感器,空气动力学试验、航空测试、工业试验是高温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个大的市场,特点是要求耐温高(200~400℃)、量程宽(低至数十千帕,高至数十兆帕)。

此外,通过高温压力传感器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还可以将高温压力传感器的核心技术辐射到其他高端传感器产品的技术进步,从而积极推动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化的进程,为智能部件或高端装备的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赵立波博士

微信图0.png

赵立波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介绍

——————————————————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米制造与装备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

  在MEMS传感器研究方面,作为第三获奖人,获得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5年陕西省和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201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5)。已发表100余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45,有2项成果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

1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2012年,被评选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32013年,获“第三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

4)2014年,获第十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及“陕西青年科技标兵”

5)2015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

6)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科技奖励

——————————————————

1)  2017年度,“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传感器及系列产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赵玉龙、赵立波、田边、蒋庄德等

2)  2007年度,“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

3)  2005年度,“棉条检测硅微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要完成人: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

4)  2006年度,“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备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主要完成人: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

5)  2012年度,“危化品安全储运状态检测MEMS传感器及系统”,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要完成人:赵玉龙、蒋庄德、田边、王瑞、赵立波

6)  2005年度,SOI(梁膜结合)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主要完成人: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


授权发明专利

——————————————————

1)  Method of On-Line Rapid Fluid Density Measurement Using a Piezoresistive Micro-Cantilever,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号:US 13/658,639,授权日:2016.1.5,发明人:蒋庄德、张桂铭、赵立波等。

2)一种分段质量块应力集中结构微压传感器芯片及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510131116.3,授权日:2017.5.17,发明人:赵立波、徐廷中、蒋庄德等。

3)一种浮雕式岛膜应力集中结构微压传感器芯片及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510130249.9,授权日:2017.3.29,发明人:赵立波、徐廷中、蒋庄德等。

4)一种多梁式双质量块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410012680.9,授权日:2017.2.22,发明人:赵立波、许煜、蒋庄德等。

5)一种自增强圆筒式双液体腔结构的耐高温超高压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410782608.4,授权日:2017.1.11,发明人:赵立波、郭鑫、薛方正等。

6)一种基于MEMS双加热器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310578646.3,授权日:2016.10.19,发明人:赵立波、陈闯、蒋庄德等。

7)一种微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410240293.0,授权日:2016.4.27,发明人:赵立波、李支康、蒋庄德等。

8)一种磨削力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310736739.4,申请日:2013.12.26,授权日:2016.3.30,发明人:赵立波、乔智霞、薛方正等。

9)一种高温CMUT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310084858.6,申请日:2013.3.15,授权日:2016.2.24,发明人:赵立波、李支康、蒋庄德等。

10)一种磁激励压阻拾振式MEMS谐振器的主动频率调谐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310143659.8,申请日:2013.4.23,授权日:2016.1.13,发明人:赵立波、张桂铭、蒋庄德等。

11)基于CMUT的海洋生化物质监测传感器及其制备与测量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310364961.6,申请日:2013.8.20,授权日:2016.1.13,发明人:赵立波、李支康、蒋庄德等。

12)一种基于CMUT的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310084404.9,申请日:2013.3.15,授权日:2015.4.29,发明人:赵立波、叶志英、李支康、蒋庄德等。

13)  一种采用压阻式微悬臂梁在线快速测量流体密度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210093049.7,授权发文日:2014.1.29,发明人:赵立波、张桂铭、蒋庄德等。

14)  一种用于痕量生化物质检测的CMUT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110399567.7,授权发文日:2014.1.27,发明人:赵立波、李支康、蒋庄德等。

15)  一种电容式微加工超声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210068766.4,授权发文日:2013.12.31,发明人:赵立波、李支康、蒋庄德等。

16)  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热扩散率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110401838.8,授权发文日:2013.11.27,发明人:赵立波、周睿、蒋庄德等。

17)  一种复合式MEMS密度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210126237.5,授权日:2013.11.6,发明人:赵立波、徐龙起、黄恩泽等。

18)  基于ZnO纳米线阵列的压力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210126095.2,授权日:2013.11.6,发明人:蒋庄德、许煜、赵立波

19)  一种双C型压电式动态轴重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110081036.3,授权日:2013.4.17,发明人:赵立波、梁建强、赵玉龙等。

20)  基于MEMS技术的同时测量流体密度、压力和温度的集成流体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110180191.0,授权日:2013.3.13,发明人:赵立波、黄恩泽、张桂铭等。

21)  一种复合式MEMS耐高温超高压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010522858.6,授权日:2012.7.4,发明人:赵立波、郭鑫、孟夏薇等。

22) MEMS筒式耐高温超高压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010621888.2,授权日:2012.6.31,发明人:赵立波、郭鑫、赵玉龙等。

23) 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密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0910219371.8,授权日:2011.11.16,发明人:赵立波、黄恩泽、蒋庄德等。

24) 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粘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0910219368.6,授权日:2011.8.31,发明人:赵立波、张桂铭、蒋庄德等。



景蔚萱博士

景老师x.jpg

景蔚萱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介绍

——————————————————

  景蔚萱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全国微机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6)”委员、“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委员、“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发表和录用SCI期刊论文2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以第1完成人获得2016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加人曾获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

——————————————————


1)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EMS)与微米纳米技术

2)MEMS传感技术

3)微纳米检测技术



科研成果

——————————————————


1)  发表和录用SCI期刊论文27篇(* corresponding author

[1] Fan Zhou, Weixuan Jing*, Yaxing Xu, Zhuo Chen, Zhuangde Jiang, Zhengying Wei.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ZnO nanorod-based 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via reduced graphene oxide deposition and UV irradiation.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9, 284: 377–385. (IF: 5.667)

[2] Weizhuo  Gao, Weixuan Jing*, Dejun Han, Fan Zhou, Zhuangde Jiang, Zhengying Wei. Modulation of stainless-steel wire sieve-supported ZnO nanorods for optimal de-ionized water/diesel oil separation.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accepted)

[3]W.X. Jing*, J. F. Shi, Z. P. Xu, Z. D. Jiang, Z. Y. Wei, F. Zhou, Q. Wu, Q. B. Cui. Tailoring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stainless steel wire sieve-supported Ag-doped ZnO nanowires to optimize thei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J].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8, 47(3): 1847-1858.(SCI: FV1RI, IF: 1.566)

[4]Fan Zhou, Weixuan Jing*, Pengcheng Liu, Dejun Han, Zhuangde Jiang, Zhengying Wei. Doping Ag in ZnO nanorod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elated enzymatic glucose sensors [J]. Sensors 2017, 17, 2214. (SCI:FM3TM , IF:2.677)

[5]Weixuan Jing*, Jiafan Shi, Zhipeng Xu, Zhuangde Jiang, Zhengying Wei, Fan Zhou, Weizhuo Gao. Different etching evolution from initial to etched ZnO nanorods on substrates of dissimilar geometries [J]. Applied Physics A.  2017, 123: 513. (SCI: FA5SZ, IF:1.58)

[6]Weixuan Jing*, Yanyan Cheng, Weizhou Gao, Zhuangde Jiang, Kyle Jiang, Jiafan Shi, Fan Zhou. Differ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by varied ZnO nanorods on dissimilar stainless steel wire sieves [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17, 86: 313-321. (SCI: EG0RP, IF: 2.435)

[7]Fan Zhou, Weixuan Jing*, Qiong Wu, Weizhou Gao, Zhuangde Jiang, Jiafan Shi, Qibing Cui. Effects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ZnO nanotube array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mperometric glucose sensors [J].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6, 56: 137~144. (SCI: EC4GT, IF: 2.264)

[8]Fan Zhou, Weixuan Jing*, Jiafan Shi, Zhuangde Jiang, Yanyan Cheng, Kun Gao. Effects of etching parameters on ZnO nanotubes evolved from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ZnO nanorods [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2(4): 4788-4796, 2016. (SCI: DC8HM, IF: 2.605)

[9]Weixuan Jing*, Fan Zhou, Weizhuo Gao, Zhuangde Jiang, Wei Ren, Jiafan Shi, Yanyan Cheng, Kun Gao. Regulating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ZnO nanorods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spirally hierarchical structure-based glucose sensors [J].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Advances, 5: 85988-85995, 2015. (SCI: CU0BD, IF:3.840)

[10]Weixuan Jing*, Han Qi, Jiafan Shi, Zhuangde Jiang, Fan Zhou, Yanyan Cheng, Kun Gao. Effects of the geometries of micro-scale substrates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ZnO nanorod-bas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355: 403–410, 2015. (SCI: CU8SZ, IF: 2.711)

[11]景蔚萱*, 齐含, 成妍妍, 蒋庄德, 陈路加, 周帆, 王兵.  Au微球阵列跨尺度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 44(11): 2918-2922. (SCI: CX6RV, IF:0.805)

[12]Weixuan Jing*, Yanyan Cheng, Han Qi, Zhuangde Jiang, Fan Zhou, Jiafan Shi, Kun Gao. Hydrothermal fabrication of ZnO nanorod-based grating patterns with arrays of optical fiber cores as templates [J]. 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 82: 124-135, 2015. (SCI: CL7GV, IF: 2.123)

[13]Weixuan Jing*, Han Qi, Lingling Niu, Zhuangde Jiang, Bing Wang, Lujia Chen, Fan Zhou, Yulong Zhao. Fabrication of spherically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with ZnO nanowires synthesized on Au and SiO2 microspheres [J]. Physica E: Low-dimensional systems and nanostructures, 56: 196~204, 2014. (SCI:AA0VP, IF: 1.904)

[14]Weixuan Jing*, Bing Wang, Lingling Niu, Zhuangde Jiang, Han Qi, Lujia Chen, Fan Zhou. Effects of Synthesizing Parameters on Surface Roughness and Contact Angles of ZnO Nanowire Films [J].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4(6): 4251-4256, 2014. (SCI: AC2NY, IF: 1.388)

[15]景蔚萱*, 周帆, 陈路加, 齐含, 蒋庄德, 王兵, 牛玲玲. 基于ZnO纳米线的螺旋线形跨尺度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5(3): 493-498, 2014. (SCI: AD8XZ, IF:1.368)

[16]景蔚萱*, 周帆, 成妍妍, 齐含, 陈路加, 蒋庄德, 王兵. 表面形貌对螺旋线形跨尺度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的影响[J]. 分析化学,42(8):1077-1082,2014.(SCI: AP9GO, IF:2.095).

[17]Weixuan Jing*, Han Qi, Jiafan Shi, Zhuangde Jiang, Fan Zhou, Yanyan Cheng. Construction of 3D Arrays of Cylindrically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with ZnO Nanorod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on Optical Fiber Cores [J].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2014, 8.(SCI: AX1MH, IF: 1.871)

[18]Weixuan Jing*, Lingling Niu, Bing Wang, Lujia Chen, Zhuangde Jiang. Simulation and ZnO Nanowires-based Generation of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n an Optical Fiber Core [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80: 186~192, 2013. (SCI:172ZE, IF: 2.538))

[19]景蔚萱*, 牛玲玲, 王兵, 陈路加, 齐含, 周帆, 蒋庄德. 基于ZnO纳米线的圆柱形微纳米跨尺度结构的制备与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4(7):1585~1590, 2013. (SCI:191RA, IF:1.368)

[20]景蔚萱*, 王兵, 牛玲玲, 齐含, 蒋庄德, 陈路加, 周帆. ZnO纳米线薄膜的合成参数、表面形貌和接触角关系研究[J]. 物理学报, 62(21): 218102-1~218102-9, 2013. (SCI: 258TP, IF:1.384)

[21]Fengxia Zhao, Zhuangde Jiang, Weixuan Jing, Mingzhi Zhu, Haoliang Dua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b-45 nm multiple linewidth samples [J].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2007, 18(6): 1689~1693. (SCI: 169JU)

[22]Mingzhi Zhu, Zhuangde Jiang, Weixuan Jing. Fabrication of polypyrrole-glucose oxidase biosensor based on multilayered interdigitated ultramicroelelctrode array with containing trenches [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5, 110(2): 382~389. (SCI: 975ZI)

[23]Mingzhi Zhu, Zhuangde Jiang, Weixuan Jing. Development of disk ultramicroelectrodes based on low melting or softening point metal fibers by low temperatur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5, 551(1-2): 57~64. (SCI: 973EH)

[24]Mingzhi Zhu, Zhuangde Jiang, Weixuan Jing, Biao Yang.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of Au and low temperatur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ilicon nitride for ring ultramicroelectrodes fabrication [J].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 596(2): 124~130. (SCI: 094CJ)

[25]朱明智, 蒋庄德, 景蔚萱. 亚微米级叉指型超微带电极阵列的加工和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5): 838~840. (SCI: 928UB)

[26]朱明智, 蒋庄德, 景蔚萱. 基于多层叉指超微带电极阵列的葡萄糖传感器[J]. 分析化学. 2005, 33(10): 1509~1512. (SCI: 980XP)

[27]朱明智, 蒋庄德, 景蔚萱. 金微盘电极的加工和表征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7(2): 233~235. (SCI: 013MV)

2)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1]景蔚萱, 齐含, 成妍妍, 蒋庄德, 陈路加, 周帆, 王兵. 一种基于球形跨尺度结构阵列的葡萄糖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14 1 0198330.6. 授权时间: 2016.06.09.

[2]景蔚萱, 齐含, 成妍妍, 蒋庄德, 王兵, 陈路加, 周帆. 一种基于三维圆柱形跨尺度结构阵列的光催化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13 1 0631930.2. 授权时间: 2015.07.01.

[3]景蔚萱, 周帆, 陈路加, 牛玲玲, 王兵, 齐含, 蒋庄德. 一种基于ZnO纳米线的跨尺度葡萄糖传感器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 2013 1 0000633.8. 授权时间: 2014.12.11.

[4]景蔚萱, 周贵庭, 蒋庄德, 樊哲, 牛玲玲. 一种高深宽比超微钨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11 1 0151609.5. 授权时间: 2013.11.06.

[5]景蔚萱, 蒋庄德, 朱明智, 周贵庭, 杜明贤, 王琛英, 赵凤霞. 一种超微锥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10 1 0013597.5. 授权时间: 2012.03.28.

[6]景蔚萱, 蒋庄德, 赵凤霞, 朱明智, 韩国强. 一种纳米多台阶高度样板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06 1 0043075.3. 授权时间: 2008.08.06.

[7]景蔚萱, 何寻社. 视频汽车黑匣子. 专利号: ZL 2006 2 0079005.9. 授权时间: 2007.04.04.

[8]景蔚萱, 何寻社. 独立立柱式车载用x射线机. 专利号: ZL 2006 2 0079006.3. 授权时间: 2007.06.06.

[9]蒋庄德, 朱明智, 景蔚萱, 张卉, 杨彪. 一种超微锥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06 1 0041947.2. 授权时间: 2008.05.07.

[10]蒋庄德, 朱明智, 景蔚萱, 张卉, 杨彪. 一种微注射和微环电极复合探针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号: ZL 2006 1 0042602.9. 授权时间: 2008.05.07

[11]蒋庄德, 朱明智, 景蔚萱, 杨彪. 一种扫描电化学和光学显微镜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05 1 0022733.6. 授权时间: 2009.11.18.

[12]蒋庄德, 朱明智, 景蔚萱, 杨彪. 一种超微环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05 1 0096451.0. 授权时间: 2008.02.20.

[13]蒋庄德, 朱明智, 景蔚萱, 张卉, 赵凤霞. 一种纳米线宽样板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 2005 1 0124593.3. 授权时间: 2008.02.20


蒋维乐博士

蒋维乐.jpg

蒋维乐

博士、副教授



个人介绍

——————————————————

  蒋维乐,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民盟,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学博士, 陕西省民盟科技委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中国建筑协会藏式建筑专业委员会资深会员。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及景观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与技术、BIM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权威期刊、CSSCI、重要期刊十余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田边博士

田边.jpg

田边

博士、副教授



个人介绍

——————————————————

      田边,男,37岁。20113月获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15月至201512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20161月至今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骨干,教育部先进传感技术与系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副主任,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微纳米制造技术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

2007年开始从事MEMS微纳传感器研究,包括高温压力传感器、超高温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西安之星,第六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等多个奖励发表相关SCI/EI(31/16)论文47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9项,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数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973、863、重大专项等。